今日公出參加「高中學生學習歷程(P)與大學招生」研討會....
主辦單位是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談的是即將到來的「高中學生學習歷程(P)」的內容
第一次來到高雄市教師會....找不到停車位...繞了兩圈後...
發現教師會對面是中正國小...
突然靈光一閃,想想大家都是教育單位,來去打聲商量,看看是否可以把車子暫停在校內
於是下車詢問警衛是否通融一下.....我是來參加對面教師會研討會的
果然辦教育的都是好心人,他立刻允諾讓我把車子開進校園停放~ YA!! (心情大好~ XD)
入口處說明了今日的研討會會場在6F...
第一場演講是由全教總副秘書長黃致誠老師主講...
談的是「新課綱與考招連動」
第二場演講是由教育部中小學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規劃委員朱元隆老師主講
講題是「新課綱高中課程實施配套說明」
第三場演講則是請高教司「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推動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劉孟奇教授來主講
談的是「學習歷程資料與大學招生」相關事項
以下是整合三場演講做的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中有關大考將來的考招時間,目前就是照表格中的時間微調
這是已經確定的方案了!!
教育部會在將來將高三的期末考從5月中旬調整到5月初就舉行
主要是要讓高三課程完全結束後,才開始辦理申請入學相關事宜
所以申請入學招生作業會在5月中旬所有6學期成績出來後開始...
因此,透過「學生學習歷程」送出的學業成績就會是〝六個學期的成績〞了
這樣高三下學期才會有不被干擾的完整學習
目前大考變革的調整方向有...
在108學年大學入學時學測(寒假考)成績只採計四科
未來新課綱 (108入學高中)實施後學測傾向逐年減少到只採三科...
分科測驗(暑假考)只考7科 (數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
國文、英文、數乙將不在重複考...
但因為高三下學業成績依舊會將這三項成績計入...
學生不能因為不考而不做學習→這時候就要看任課老師的功力了!!
看來這對教學現場任教於高三下國、英、數的老師是一大考驗啊!!! = =+
未來希望走向是新課綱上路後...學測只能採計三科...
因此大學選才就必須有更多的資料讓大學端篩出他們要的學生...
所以「學生學習歷程」就是為符合這樣的作法而產生的!!
其實~說穿了「學生學習歷程」就等同於現在的備審資料...
只不過備審資料是高三要申請時才一次把它做完...
而「學生學習歷程」則是分六學期把它上傳到暨大的資料庫中心保管...
學生到時候要參加申請時,只要勾選大學端想要的資料送出就可以了...
此外,這裡提到將來分科測驗分數採計的方式是以級分數的方式來計算
學測是每科滿級分是15級分,分科測驗是滿級分是45級分
入學方式的採計就是:
申請入學=學測+學習歷程 ; 分發入學=學測+分科測驗
更詳細的內容就請大家參閱我之前所寫過的文章吧!!
→「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長程調整草案」簡介
http://t0413marian.pixnet.net/blog/post/453264134
→110大學入學長程計畫考招連動新方案定案
http://t0413marian.pixnet.net/blog/post/455502038
→107年後未來大學考招方向調整方案確定版
http://t0413marian.pixnet.net/blog/post/458420585
再來談到本次研討會的重點→「學生學習歷程 (P)」
學習歷程依規定參採的項目就是這六項:
1.基本資料→由部定資料庫提供(目前是在暨大中心)
2.修課紀錄→由部定資料庫提供(目前是在暨大中心)
學生高中三年所選修的課程地圖及學習地圖的紀錄
由此看出學生修課的成績比例,好比選修這門課,他的總表現在這門課中的成績 % 數
3.自傳(可含學習計畫)→由學生自主上傳
這相當於現在備審資料中要求的基本款是一樣的
4.課程學習成果→由學生自主上傳
這是指有學分數的課程
任何可以證明學生學習的方案、專題、照片、著作均可
每學期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傳,由任課教師認證
依規定每學期學生只能最多傳3份自己最滿意且經教師認可的資料
所以學生在申請入學時最多會有 3份 x 6學期 =18 份課程學習成果
But!! 大學各校系採計至多3份←這是重點!! 這是重點!! 這是重點!!
也就是說學生最後在申請時,可以針對想申請的校系從18份選 三份送出到大學端去
5.多元表現→由學生自主上傳
沒學分數的資料,一樣是每學期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傳
這部分主要是指校內外競賽、活動、社團、幹部經歷或檢定證照等等
學生在申請入學時可從中勾選符合申請大學校系的「代表性資料」上傳
依規定只能送出到大學端每校系最多10項...及字數合計800字以內
圖表最多3張之綜整心得一份
白話一點的說明就是就算你有100項豐功偉業,最後也只能呈現10項送出去而已
聽到這一點....我想~~這樣大家壓力應該就不會這麼大了吧!! XD
6.大學要求之其他資料→學生自主上傳
這部分就看你所申請的大學還需要甚麼特殊資料而定了
參與研討會的課督及教授都強調一點說....
1.沒有將學習歷程〝量化〞的問題,也就是沒有說拿金牌得幾分這種東西!!
2.沒有〝超額比序〞的問題,也就是沒有說同分看有沒有獲得甚麼獎來比序這事情發生!!
而且劉教授強調了幾點希望學生及家長能清楚知道的概念
1.所有教授在書審學生送出的資料時,都沒有也不能看過該生的學測成績,
所以並不會因為這學生學測成績好壞而影響書審的成績
2.若大學端有提供該生學測成績給書審教授參閱,一經查獲,會扣該大學招生名額←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3.將來教育部會規定各校系均須採學習歷程資料,故會設定學習歷程地板比例
另外,教授也提到大學端選才其實是想選有潛力;有企圖心的孩子,不是想選多才多藝的孩子
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讓學生凸顯他自己的代表作,而不是包山包海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大學端不能自行到暨大資料庫中去海撈學生資料
由朱課督解說,我繪製圖解如下:
課督亦提供「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作業要點(草案) 」讓大家參閱
我也在網路上找到這份草案,一併提供給想知道的人參閱~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作業要點(草案)】-105.8.26第8版修訂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S34nMKoa8WaDhEWXUtWkJOeFU/view?usp=sharing
以上就是今天三場演講內容中有關學生學習歷程的部分統整的所有資料
(這三場演講還提到很多高中端未來新課綱要做的事項,就不在這篇說明了)
希望這樣的解說大家能夠看得明白且清楚了解何謂「學生學習歷程」
及它對大學選才的採用方式....
若還有不是很清楚的部分的話....
高雄市教師會說他們還爭取了再辦一場的經費...
時間是在106.6.10(六),地點依舊是高雄市教師會總部 (輔仁路155號6F-1)
參與人員不限教師,家長亦可報名參加....
或許大家可親自到現場聽分明並向與會課督、教授、副秘書長做請教並提建言
其實~清楚了解後..
我反而覺得這對學生及大學端而言都是雙贏的政策....
學生不必高三下為了製作備審荒廢學業,延宕學習
大學端也不必懷疑孩子的備審是造假的資料..
亦可從學生的課程及學習地圖看到他學習狀況...
可挑選到大學端真正需要的人才!!
希望將來實地操作後,真的能達到這樣的理想 ♥
希望以上的整理對大家有所幫助...
PS:終於寫完了..呼~~
從晚上7:00-現在11:00~四個小時...
紀錄一下!!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