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受邀北上參與「111年大學入學考試命題精進方向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場是在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超大的場地,看得出 大考中心相當重視這場會議
領到相關資料及名牌後,就往前方靠近PPT撥放看板處前進
赫然發現隔壁就是超大的媒體區~看來此場研討會一定有重大的宣布!! = =+
會後當晚大考變革的新聞就見報了~果然是盡責的記者朋友們 ♥
【配合新課綱 111學年度大學考試增混合題型】-107.11.6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0/3465231
【111年大考新制重「表達說明能力」,不只考選擇題】107.11.6 親子天下
https://goo.gl/kN1Rtj
對於明年108新課綱開始實施後的這第一屆學生們 (目前國三生),
當他們到高三要考大學時的111學年,就得面對這不同與以往的命題變革
因此決定整理這樣一份參加完研討會後的全紀錄心得及報告,
分享給同為教育界的老師及家中有國三以下的家長朋友知道了...
研討會一開始是請到教育部姚次長致詞
姚立德次長指出,新課綱主要的精神是素養導向的設計及教學理念,
大考中心配合新課綱做考試命題連動的改變,
包括未來試卷與答案卡重新設計,教育部會給經費與政策支持
接著就是由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報告這次的命題變革:
劉孟奇主任表示,經過1年研究,參考香港、大陸等地試題,決定不再只有選擇題
大考中心引入混合題型,題組上混合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使評量層次更完整
因此,這場研討會最主要有兩個重點:
1.混合題型
2.卷卡合一
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用相當清楚的範例介紹這不同與以往的命題方式
以下就我所拍攝到的PPT呈現並說明讓大家知道...
大學考試到底要測出學生甚麼能力?一張圖告訴你 ↑↑↑↑↑ 請看就不多說了...XD
111學年度後入學大學考試的調整↑↑↑↑↑
學科能力測驗(學測X)考的是國文、英文、數學A及數學B、社會、自然
而分科測驗Y則是考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
分科測驗不再叫做指考,登記分發以「X+Y」為準
大考中心將會辦許多的教師命題工作坊,也希望老師們在學校開始做混合命題的嘗試
讓學生可以多接觸這樣的混合命題的題型
此外,大考中心也預計在108下半年~109上半年(即目前國三升到高一下 or 高二上)
公布 111學測與指考分科測驗〝各科試卷說明〞及〝參考試卷〞
屆時,各題型、答案卷形式 均會一併公布
108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三面九項,要全然用選擇題測出顯然有其限制...
溝通表達能力、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等素養,很難藉由選擇題來評量。
為測出學生的素養,111學年的考題〝每科〞都會出現非選擇題題型
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及帶得走的能力
也就是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大考中心開始研究測試和建置題庫, 之前都只是提出三個命題方向
分別為「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
此次特別在提出第四個命題方向:「表達說明能力」,
表達說明能力做法有兩個重點:
1.引入混合題型:
在題組上混合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使評量層次更完整,
混合題型可能是選擇題加上表格作答或圖表作答,也可能有申論題
更強化對於學生統整、歸納、分析、說明、表達等重要核心能力之評量
2.實施卷卡合一:
允許較為結構化的設問方式,直接在表格或圖形上作答,卷卡合一
使非選擇題的命題更為彈性,卷隨題走,不再是試卷與題卡分開的方式
以下是幾個題卷參考樣式,取自「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及中國高考試卷...
採用「答題簿」的型式給考生作答,有範例會給學生參考
老師應該對學生作〝主動表達〞、〝溝通能力〞的訓練
💠 國文的詩歌考題:
非選擇題第15題的部分要求學生寫〝賞析〞,直接在題本上作答
💠 生物試卷:給兩個結論,要求寫理由
💠 生物考科學哲學,看學生的思辨能力
💠 「探究與實作」的考法,用非選擇題來測出學生學得的素養能力,以文字敘述表達
以下做試題型式調整舉例:
用107之前的幾個考過的學測、指考題為例來改給大家看
如何將選擇題的型式改成素養導向的非選擇題
💠 國文科考題:
鱷魚的眼淚完整題目請見107學測國文科27-30題
▶原本的 4 題選擇題題型
▶更改為選擇與非選擇混合命題的樣式
💠 107學測自然第7題
▶原題型,都是選擇的方式呈現
▶更新為非選擇的問法
(題外話:我家高三生說,這樣的題型很像「雅思」的考法)
這樣的命題方式及考法。可以破除學生投機取巧的用解題技巧來作答或亂猜
以情境式的考題(表格輔助作答),讓學生去修改錯誤的地方,以學到真正的知識
💠 107學測自然第35題的複選題的命題更改舉例:
原始題目為某測站逐時氣溫與露點溫度變化圖,
要考生從4個選項中找出該測站當天狀況的正確描述,
新的表格作答題型,除了要考生找出何時的水汽含量最高,
還要寫出理由,等於要求學生除了找出答案,還要知道為什麼?
▶原全選擇題題型問法
▶更改為非選擇題的問法:
將選擇題更改為非選擇題考時,應提供線索讓學生作答
再來看我的本科公民與社會是怎麼改的?
💠 107學年學測的公民第36-39題為例:
▶原本選擇題的考法:
▶更改為非選擇的作圖題,並要求解釋說明
說真的,身為一個公民老師,我真心比較喜歡這樣的考法
因為這樣可清楚看出學生到底有沒有學到正確的知識,會不會應用及判斷?
但是這樣的作答,其實會增加老師批改試卷的時間,增加不少工作量 = =lll
但對的事,身為教育第一線老師就應該去堅持,不是嗎? ^ ^ ♥
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表示,這樣的「混合題型+卷卡合一」的作法
會在111學年才正式這樣考,111學年之前的題型還是會維持目前的方式
如有需要,將來可以透過「題組選考」的方式,在學測中納入部分「部定選修」的內容做為考試範圍
但目前只規劃111學年學測範圍仍為「部定必修」部分。
卷卡合一的變革是一項很大的改變,所需要的準備很多
其中要借助高科技的運用,將來可能會要求學生在試卷上書寫自己的名子
回收後掃描建立影像檔,再進行後製切割,重編流水號去識別化
再將後製後的非選擇影像檔讓閱卷老師去進行螢幕批閱
(哇~~光想到就覺得是一項很複雜的閱卷手續啊!!! 😅😅😅)
為考出學生的素養,大考中心這次真的是下猛藥了!! = = +
大考中心劉主任說,採混合題型和卷卡合一,因為是很大的工程,
估計每年約會新增五到六千萬元費用,希望教育部能補助。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以不增加考生負擔為原則,教育部盡可能配合。
此外希望可以增設第二個國家考場,像設置在台大的闈場一樣建第二闈場
以及印製券卡合一的印刷闈場。
如果建置時間來不及,不排除借用「中央印刷廠」來印製....
最後,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做了幾點補充~
▶1. 雖然這樣的非選擇題是111學年才會考測,但是素養導向的試題,符合大考現行測驗目標
因此,目前大考不管是學測或是指考,都會出現「情境性」的考題
像今年學測指考的各科試題就可以看出混著素養導向的情境題出現
(其實今年的四技二專升學時統測考題中的國文科也很素養導向啊......= =+)
▶2. 混合題型要在111學年大考才會開始實施,高中端可以有充分時間準備因應
▶3. 111大考在組卷中還是會有相當比例的基本題,但情境題的比列會比目前更明顯提高
▶4. 目前公告的研究用試卷,就只是研究用,既然是研究,就會想知道極限在哪裡?故會有題目難度高的試題出現。
研究卷回收後,後續仍需經過評估或調整作修改,請勿誤解為是未來大考中心的最終確定型式的試卷
▶5. 111年大考之題型預計將包括選擇題、混合題型(題組)、非選擇題
▶6. 111年大考的最終組卷方式與試題型式。將於108學年下~109學年上公告
▶7. 公告時,會一併公告考試說明及參考試卷,還有答題卷、多樣式答題卷
▶8. 至於大家關心的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比例各占多少?現在無法告知,屆時一起公告。
以上即為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於這場研討會中有關大考變革的報告內容
如果有同時參與這場研討會的老師發現我有寫錯的地方,歡迎指正告訴我
讓我可以把這篇文寫得更正確些,以幫助更多的人了解,感謝 ♥
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報告完後,接著就是早上的第一場的大考論壇(一)
由大考中心董事長及其他四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與大家進行座談
大考中心薛富盛董事長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張茂桂教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朱俊彰司長
台灣大學化學系劉緒宗教授
最後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張新仁校長以一段簡短的簡報
為我們講解面對108新課綱高中端及大學端該做怎樣的準備?
(看到張新仁,就讓我想到教專的歲月阿.....我還到過張校長家親自接她到海青工商授課教專相關課程~)
老師要引導學生善用網頁去了解自己的興趣及未來想走的路
善用各種不同管道去收集資訊,也是一種素養的學習
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的建立是將來重要的升學一環
請學生務必要弄清楚這些內容並確實去達成,老師也要給予協助
高中時基礎的根植,大學時才能有能力壯大自己
不只高中端朝著108新課綱在努力,大學端也已經動起來了!!
大學端希望可以找到最適合到他們學校校系就讀的學生
終於~~~我把這場研討會的最重要一場整理完了!! YA!! 🎉🎉🎉
希望透過這樣的詳實整理,看過的老師、家長及學生都可以一目瞭然
越清楚未來的怎麼走,就越不會產生莫名的恐懼
108課綱迫在眉梢,一定會準時上路
因此111大考的變革也就一定會準時出現...
希望還有3年的時間,我們可以透過研習、工作坊及其他的共備學習
一起來面對這樣「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素養導向教學及命題
期許透過我們的努力,未來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得更好
達到12年國教的希望達到的「自發、互助、共好」的目標
<後記>
如果我還有足夠的時間的話~
我會再把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科的變革用同樣的方式整理出來....
敬請期待~ ^____^ (要有時間才做唷~~XD)